NEWS

新闻资讯

帐篷—— 行走在大地上的自由居所

2017-1-10

 帐篷被作为人类居所已有一万年左右的历史。据古籍记载,公元前8000年左右,在北非过着游牧生活的夷易近族人便学会了将几根树枝上端捆绑,下端分散斜插入土中形成一个中空锥形空间,然后在树枝顶部和四周铺盖上兽皮,形成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过夜场所,并将木条、兽皮随身携带,随时搭建、随时拆除。这便是帐篷的雏形和人类使用帐篷的基本形式。

    由于各个民族的生活习性和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各不相同,不同地区的帐篷在材质、外观和内部结构上也不尽相同。

    众所周知,甘孜州是康巴文化的发源地,全州70%以上的户籍人口为藏族,一半以上的土地为牧场。游牧,是绝大多数甘孜人的主要生产、生活方式,所以帐篷曾经也是甘孜大地上普遍的群众居所。

    黑牦牛是甘孜牧民的主要牲畜,牦牛毛是制作帐篷篷布的主要原料,所以,甘孜地区普通牧民使用的帐篷以黑色为主,被简称为黑帐篷。传统黑帐篷多用皮、毛、骨、角作为原材料,就连支撑帐篷的竿子也有用牛皮充当的——文献记载,“将耗牛皮剥下,割取沿脊背的一条,端直平放在沙子上,持太阳晒干,便硬直如铁,用以代替木柱。”黑帐篷由篷顶、四壁、横杆、撑杆、橛子等部分构成,以牦牛毛织成的粗毛毯充当篷布,框架结构和搭建程序与阿拉伯帐篷相似。特别的是,黑帐篷在篷顶留有可自由开合天窗,篷顶与四壁交接处的四角、四边的中部各缝有一根叫做“江塔”的长绳,帐篷四壁的底部还有若干小绳扣,用来牵钉橛子固定篷布。黑帐篷的“门”大多以在左右帐重叠处的棚壁充当。黑帐篷不仅防雨防雪,可用上几十年,而且还可通过上下移动“江塔”将其利用空间扩大或者缩小。另外黑帐篷也并非全为黑色,有的人家为了美观,会用羊毛制成的“日雅”从帐篷门起,经过篷顶一直延伸到后壁,在帐篷外表形成一条白色的宽带。

    曾经,只要路过甘孜大地上的广袤草原,人们总能看见坐落在草场上,冒着炊烟、散发着牦牛肉和酥油茶香味的黑帐篷。帐篷里一定有一个牧区家庭生活所需的所有物品,帐篷的不远处,一定有一群牦牛或马匹正在主人的注视下悠闲进食。在那个时候,一顶黑帐篷就是一个游牧家庭的中心、一个游牧人生老病死的场所。一次帐篷节通常会同时搭建数百个帐篷,无论天南地北的人都可以参加;节会上不仅能品尝最纯正的藏区美食,选购最地道的藏区特产,欣赏最淳朴的藏区歌舞,而且能亲自体验骑马、射箭、和糌粑、对山歌、打酥油茶、格吞(用嘴咬着绳子拔河)等藏区民俗。一次帐篷节,不仅是一次高原风光和藏区文化的集中展示,还是一种通过民族交融、文化碰撞,洗涤心灵、启迪智慧的机遇。近年来,我州石渠、稻城、理塘、道孚等地都举行过多次帐篷节,每次都受到了各地游客的追捧,而且每次都有不少人在节会中进一步收获了生活的美好!

    帐篷节通常只在夏天上演,可喜的是今年在康定将有一个秋季版的帐篷节—2017年康定情歌国际音乐节将在康定市木雅圣地风景区举行,本次节会的特色之一就是将在风景秀丽的露天景区,搭建众多帐篷作为节会的活动阵地;到时我们将看到一个规模宏大、功能全面的帐篷城,而这个在帐篷城里上演的康定情歌国际音乐节也无疑将是一场最特别的“帐篷节”。

    闭上眼睛能想象:在金秋十月的秘境木雅,帐篷林立、彩旗飘飘,美酒、美食应有尽有;容中尔甲等几十组知名歌手相继送来优美的歌声,赛马、锅庄等藏区民俗轮番上演……;而你则坐在某顶帐篷之内,不费吹灰之力就将这些自然与文明浑然天成的美景尽收眼底、溶于心间;乐了便放声而歌,困了便席草而眠,就连梦里也有一轮圆润的月亮,这将是一份多么美好的体验。


网站首页 / 走进天时 / 户外帐篷 / 新闻资讯 / 招商加盟 / 联系我们

电话: 传真: 地址: Copyright © 2017,www.tianshioutdoor.com

龙游天时旅游用品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浙ICP备88888888号